号: 116226290139439801/202502-00009 信息分类: 农业、林业、水利
内容分类: 发布日期: 2025-02-08
发布机构: 两当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号: 两办发〔2025〕5号
称: 关于印发《两当县2025年乡村振兴全域农旅融合康养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词:

关于印发《两当县2025年乡村振兴全域农旅融合康养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文章来源:两当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发表时间:2025-02-08 15:29责任编辑:两当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打印 字号:

 

 

 

 

 

 

       

 

两办发〔2025 5 

 

中共两当县委办公室  两当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两当县2025年乡村振兴全域农

旅融合康养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党委和人民政府,太阳、广金工作站,县委有关部门,县级国家机关及有关部门,省、市驻两有关单位:

《两当县2025年乡村振兴全域农旅融合康养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已经县委、县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中共两当县委办公室  两当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5122

 

两当县2025年乡村振兴全域农旅融合康养

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为做好2025年乡村振兴全域农旅融合康养产业发展工作,特制订本方案。

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文化和旅游工作、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坚持农业优先型、文旅赋能型县域经济发展定位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聚焦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深度挖掘两当“福”“寿”文化,大力拓展旅游业态,着力构建以农业为基础、文化为灵魂、旅游为载体、振兴为目标的农旅融合发展新格局,深度开发农旅融合发展的多重功能、多种模式、多元价值,进一步增强农旅产业聚合力、提升农旅产业竞争力,打造集红色研学、康养度假、农业休闲、乡村体验、田园旅居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全国农旅融合型生态康养旅游目的地。

、重点任务

(一)基础提升行动

1.优化旅游空间布局,挖掘福寿文化。围绕“红色福地、长寿之乡”的宣传推介主题,深度挖掘两当“福”“寿”文化,按照“一中心、一支撑、两线路、三片区、多节点”的空间布局(以县城为中心;以云屏大景区开发建设为重要抓手、重点突破和重大支撑;以“太阳一县城一云屏,杨店一县城”两条线路为主轴;以“云屏、站儿巷片区,金洞、太阳片区,杨店、左家片区”三个片区为重点;以“鱼池乔河、杨店灵官殿、太阳火神庙、站儿巷琵琶洲”等重要节点为点缀),挖掘“福、寿”内涵增设“福、寿”标识营造“福、寿”氛围彰显“福、寿”价值做足“福、寿”文章。着力打造提升县城至太阳“百福大道”、百福园,县城至云屏“千寿长廊”、千寿园,使福寿文化成为两当旅游产业发展的显著标志和鲜明特色。(牵头单位:县文体广旅局、发改局、财政局;配合单位:县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局、交通运输局、市生态环境局两当分局,各乡镇、工作站)

2.补齐乡村基础短板,提升人居环境。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目标,聚焦“家美”促净化、“院美”抓靓化、“村美”提颜值、“风尚美”树新风、“心灵美”保长效,统筹谋划实施“八改”工程,深入推进城乡环境卫生整治行动,大力实施厕所、污水、垃圾、风貌、庭院“五大革命”,全面推行垃圾治理长效保洁机制,由内而外、由表及里做好乡村环境卫生提升,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围绕“村庄美、产业兴、治理好、乡风和、百姓富、集体强”的创建要求,打造一批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县发改局、住建局、自然资源局、交通运输局、水务局、市生态环境局两当分局,各乡镇、工作站)

3.完善旅游集散功能,满足游客需求。规划建设全县旅游咨询集散服务站点和智慧票务系统,完善交通枢纽到景区的集散功能,构建“1主3副多点”(1个主服务中心即两当县城集散中心,3个副服务中心即太阳工作站、云屏三峡景区、张果老养生文化旅游景区,多点即在重点旅游景区、特色旅游乡村、特色小镇建设一批服务驿站)的三级旅游集散体系。在全县4A级以上景区全面推行“自驾车服务基地+露营地+交通驿站”行动计划,打造新型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统一设计和制作具有两当文化特色的全域旅游标识牌,推进全域旅游指引标志系统建设。在道路两侧空间适宜路段设置驿站、自驾车营地、观景台、旅游厕所等设施,对旅游主干线景观风貌、加油站、加气站等进行整治提升,在公共停车场、自驾游营地等区域建设新能源充电桩、便利店等服务设施,完善旅游要素,提升旅游综合服务能力。(牵头单位:县交通局、文体广旅局、住建局;配合单位:县公安局、农业农村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局,各乡镇、工作站)

4.健全立体交通网络,实现畅通出行。加快交通主干线与重点旅游景区互联互通道路建设,全面完成站儿巷至徽县旅游快速通道建设力争实施S538显龙至泰山道路提升改造工程S218线两当至天陇界道路提升改造工程,谋划推进S27天水至两当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宝成铁路提升改造项目。进一步完善农村公路网络,对连接嘉陵江峡谷群景区、张果老养生文化旅游景区、两当兵变红色革命文化园区、乔河旅游景区的重点旅游线路进行提升改造,努力实现景区通达能力提升、旅游通道提级、通畅性能提标,形成景道互连、快进慢游的全域旅游交通网络。(牵头单位:县交通运输局;配合单位:县发改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两当分局,各乡镇、工作站)

(二)景区提级行动

1.以大景区建设为牵引,建设高品质旅游目的地。以嘉陵江峡谷群景区创建为契机,向外拓展联动三滩景区形成结构型互补产品,向内聚焦贯通站儿巷镇实现组团式发展。全面完成云屏三峡旅游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巩固提升百福大道、千寿长廊建设成果,加快推进千寿园建设,力争实施云屏三峡景区基础设施提升项目。推进兴化彩林景区、西坡灵官峡工业遗址景区基础建设,积极争创1家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以两当兵变纪念馆为核心,打造全国红色文化传承游基地。加快实施红色革命文化传承保护项目,深入挖掘太阳红军街、老南街、杨店历史文化街区、权家大院等红色资源,完善旅游景区服务设施,丰富展陈内容,创作红色文艺作品,开展红色歌曲、舞蹈、舞台剧展演,打造重走红军路体验路线和红色文化场景式街区。依托两当兵变纪念馆、陇南廉政教育基地陈红军烈士事迹展陈室,打造全国干部党性教育大平台。(牵头单位:县发改局、两当兵变纪念馆、文体广旅局、财政局、住建局、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交通运输局、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两当分局,各乡镇、工作站)

2.以农旅融合项目为抓手,培育特色旅游新业态。围绕两当兵变红色研学旅游区、云屏三峡康养旅游度假区、张果老养生文化体验区、琵琶洲文旅融合康养区、乔河诗意花香休闲区、左家食用菌产业园等旅游片区,加快实施云屏写生基地建设项目鸑鷟山居民宿改造提升项目、灵官峡工业遗址景区建设项目、千寿园建设项目、广香体育公园建设项目、杨店古街保护修缮项目等文旅融合产业链项目。紧扣未来乡村、数字乡村建设,加快打造一批田园综合体、休闲农庄和农旅融合村庄,大力开发农事体验项目,丰富产品形态,延伸产业链条,努力实现休闲旅游和农业发展互促并进,推动农旅康养产业升级。(牵头单位:县文体广旅局、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县发改局、财政局、住建局、自然资源局、市场监管局、市生态环境局两当分局、招商局,各相关乡镇、工作站)

3.以山地立体农业为支撑,探索“两山”转化新路径。深入实施产业赋能行动,推进养殖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业“两大牵引行动”,做足调结构、优布局、建基地、强龙头、延链条、聚集群、促融合、兴科技、培园区、创品牌的文章,持续走好长短结合、优势互补、立体循环的农业产业发展路子。进一步大力发展“双百千万”长效产业和“三养一药”速效产业,持续丰富完善和巩固拓展“地下有药、树上有果、林中有鸡、空中有蜂、棚中有菇、水中有鱼、村中有客、四季有花”的“八有”山地立体农业模式,优化和稳定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奖补政策,提升农产品加工园区运营水平。加快现代蜂产业示范园、蔬菜产业园、食用菌产业园建设,走出一条富有两当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持续打造以创业创新示范园为中心的农特产品加工基地,以站儿巷、左家、西坡、显龙等乡镇为中心的中蜂、食用菌、生态放养鸡、中药材产业基地。2025年,持之以恒发展“八有”山地立体农业,重点培育“菌蜂禽果药特”等特色产业,发展食用菌2500万袋、云屏林草鸡300万羽、蜂产业10万群、中药材10万亩、补栽补植核桃花椒10万株,新发展林麝5000只、天麻猪苓1000亩;新认证绿色食品1个、有机食品3个,申报甘味企业商标品牌1个。(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局;配合单位:财政局,各乡镇、工作站)

4.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激发乡村发展新动能。加快“多规合一”村庄实用性规划编制,区分集聚提升类、特色保护类、城郊融合类、搬迁撤并类、其他类,保持村落历史风貌的原生性和完整性,留住乡愁乡情乡韵乡亲,发展类村庄规划实现应编尽编。加大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后续扶持,多渠道增加搬迁群众收入,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有业就、生活好、能融入。统筹推进“5155”乡村建设示范行动、乡村振兴示范行动和传统村落保护利用项目,深度挖掘地方文化元素,加强古村落、古建筑、古遗址保护利用开发,讲好两当故事,打造一批有景致、有内涵、有文旅产业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牵头单位:县住建局、自然资源局、县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文体广旅局,各乡镇、工作站)

(三)服务提标行动

1.提供优质旅游服务,优化交通体验。“满足需求,方便游客”为原则,制定合理有序的旅游大巴通行方案,在城区和通往景区景点的公路主节点,布局一批旅游大巴停靠点,设置一批自驾车辆停车场,有效解决旅游大巴和自驾旅游车辆通行问题。结合旅游旺季景区景点游客流量,适时调整旅游客运班线发班频次,合理布局景区客运线路,优化旅游客运车辆配置,确保游客游览通行顺畅。按照生态观光、红色文化、民俗体验、田园康养等主题,持续完善精品旅游线路,开发“短线游”“假日游”“度假游”“康养游”,满足游客多样化体验需求。(牵头单位:县交通运输局、文体广旅局、公安局;配合单位:各乡镇、工作站)

2.丰富旅游酒店业态,优化住宿体验。按照控制数量、完善结构、合理布局、提高质量的思路,积极发展特色民宿、酒店、农家乐、露营等多种住宿业态,形成规模适度、结构合理、服务规范的旅游住宿体系,2025年制定出台两当县文旅康养产业发展引导资金管理办法,积极培育高端旅游民宿,争创国家等级旅游民宿1家,提升两当旅游业服务水平(牵头单位:县文体广旅局、市场监管局、发改局;配合单位:县卫健局,各乡镇、工作站)

3.开发地方特色餐饮,优化美食体验。以农村流通体系建设项目为依托,在旅游景区及周边建设住宿、餐饮、销售、快递配送网点等配套设施,丰富吃、住、购等旅游要素。举办美食品鉴推介活动,满足游客个性化、品质化餐饮消费需求。推出特色旅游套餐、两当美食、名优小吃等系列产品做精做细做优本地特色餐饮。扶持发展农家乐餐饮向精细化、特色化方向发展,建立多档次、多品位的社会餐饮体系,推进特色商圈、休闲街区建设。2025年发展1家特色主题酒店,扶持发展一批特色餐饮企业(牵头单位:县发改局、文体广旅局、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管局;配合单位:住建局,各乡镇、工作站)

4.研发文创旅游产品,优化购物体验。大力开发富有两当福寿文化、红色文化地域标识和文化特质的文创产品,新开发5种以上有影响力的特色旅游商品,梳理“两当旅游热购商品”清单做好宣传推介。深入挖掘中医药养生、木雕、手工编艺、制陶等优秀传统技艺,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乡村旅游商品培育一批乡村文化旅游本土人才特色旅游商品研发企业,构建“线下+线上”全方位营销体系。(牵头单位:县文体广旅局;配合单位:发改局、两当兵变纪念馆、市场监管局,各乡镇、工作站)

5.加强旅游市场监管,优化游娱体验。聘请专业人才围绕红色文化、两当号子、张果老传说等方面,谋划编排观赏性、参与性强,特色鲜明、雅俗共赏的文化旅游演艺节目,丰富旅游项目,增加游客体验感。持续开展市容环境、国省道沿线及景区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建设美丽景区,打造“洁净两当”。深化“青年文明号”“文明示范窗口”创建活动,严格落实经营主体责任、属地责任和部门监管责任。加强旅游安全监管、应急救援培训和安全监督检查,强化应急队伍建设,加强应急演练,及时发布道路通行、气象预报信息,营造文明和谐、安全有序的旅游环境。(牵头单位:县文体广旅局;配合单位:县公安局、应急管理局、住建局、市场监管局、气象局、综合执法局,各乡镇、工作站)

(四)品牌提质行动

1.建立“旅游+康养”体系,打造“福寿两当”品牌。大力开展“红色福地、长寿之乡”主题形象宣传推介,加快实施“福”“寿”品牌塑造工程,举办康养主题活动、避暑旅游活动、季节性主题游览活动,设计旅游形象标识、形象口号以及“慢当当两当文旅ID,大力宣传推介。加快以蜂蜜、中药材、食用菌等优质资源为依托,发展共享蜂场、共享菌业等农旅融合业态,积极开发中药材等文旅康养产品,建设康养度假、康养运动、康养旅游项目建立“医、养、游、业、居”医养体系,提供针对性强的药饮和养生服务,推进康养产业与文旅、体育休闲、养老服务、中医药养生等产业融合发展,打通“有看头、有住头、有玩头、有吃头、有买头、有说头、有享头”的旅游消费链,带动文化体验、生态康养、休闲度假、户外运动等关联产业发展。(牵头单位:县文体广旅局、农业农村局、卫健局;配合单位:县财政局、发改局、民政局、市生态环境局两当分局、融媒体中心、各乡镇、工作站)

2.建立“旅游+推介”体系,打造“美丽两当”品牌。策划举办全域、全季旅游推广活动,引爆旅游新热点加强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场、电影院等文体娱乐场所建设,深挖特色民俗展演活动,支持特色文创产品研发,举办“红色记忆·生态之旅”文化旅游宣传推介活动,推出以红色文化、民俗文化、书圣文化、养生文化、非遗传承等主题活动,心筹备好“四季游两当”文旅宣传推介活动,打响“春赏繁花似锦”“夏享避暑纳凉”“秋观层林尽染”“冬品福寿山珍”游览品牌。实施好体育公园建设项目,精心举办好第二届云屏山地越野赛第九届山地自行车公开赛等体育赛事,促进体旅融合(牵头单位:县委宣传部、县文体广旅局;配合单位:县文联、融媒体中心,各乡镇、工作站)

3.建立“旅游+产业”体系,打造“两当珍好”品牌。围绕“双百千万”“三养一药”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深入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通过有机产品生产基地巩固提升、基地创建、产品转换认证,成功创建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7个,认证有机产品9个,有机农产品生产转换基地3个,有机转换产品6个。以蜜蜂养殖、食用菌栽培等为重点,支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兴经营主体开展农旅融合业态,以优势产业带动乡村旅游发展。加大乡村旅游经营场所创意设计,打造不同主题、不同元素、不同类型的农旅体验场景。(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局、文体广旅局;配合单位:市场监管局,各乡镇、工作站)

4.建立“旅游+数字”体系,打造“智慧两当”品牌。积极与“携程”“同程”等知名旅游网站合作,争取入驻平台,开展云上推介。力争把张果老养生文化旅游景区建成智慧旅游景区,实现重点旅游景区智能导游、电子讲解、实时推送服务,开发建设咨询、导览、导游、导购、导航等智能化旅游服务系统。加大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实现两当城区、重点乡镇和景区通信网络深度覆盖。提倡电子票、云排队等数字化预约方式,培育推广智能消费、定制消费等旅游消费新模式。(牵头单位:县文体广旅局、发改局;配合单位:县大数据中心,各乡镇、工作站)

、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两当县乡村振兴全域农旅融合康养示范县推进专班牵头抓总和统筹协调作用,明确任务,靠实责任,细化步骤,形成常态化工作调度机制,推动重大项目建设、重大活动开展、重大问题解决。

)强化资金支持。综合运用项目争取、以奖代补、贷款贴息、股权投资等多种形式,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积极衔接争取国家、省级旅游发展项目资金,加大项目前期经费支持,建立政府投融资平台和运营机制,完善旅游业招商引资奖励办法,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开发经营。

)优化人才保障。深化校企合作,建设农旅康养人才教育培训基地,挖掘培育本土农旅康养人才,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农旅康养教育培训,全面提高人才队伍职业技能和公共服务水平。

 

附件:两当县2025年乡村振兴全域农旅融合康养产业发展责任清单

 

 两当县2025年乡村振兴全域农旅融合康养产业发展实施方案责任清单.xls

 

 

 

 

 

 

 

 

 

 

 

 

 

 

 

 

 

 

 

 

 送: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县政协办公室。

中共两当县委办公室                         2025122日印发

 



《两当县2025年乡村振兴全域农旅融合康养产业发展实施方案》起草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