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两当县发展“全域有机”(2025-2027年)实施方案的通知
中共两当县委办公室 两当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两当县发展“全域有机”
(2025-2027年)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党委和人民政府,太阳、广金工作站,县委各有关部门,县级国家机关及各相关部门,各人民团体,省、市驻两各有关单位:
《两当县发展“全域有机”(2025-2027年)实施方案》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两当县委办公室 两当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5年1月21日
两当县发展“全域有机”(2025-2027年)
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支持两当开展全域有机试点”的要求,促进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农民致富增收和乡村全面振兴,结合两当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在甘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省委、省政府“要大力发展循环农业、有机农业、生态农业,打造全国绿色食品加工基地和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推进科学施肥用药,推动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和市委市政府“支持两当开展全域有机试点”的要求,以提高有机产品供给力、生产技术创新力、有机文化影响力为方向,扎实推进产业提质、科技赋能、融合延链、服务增效、创树品牌、基础配套、文化培育等七大创建行动,加快创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和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建设示范县”步伐,打造“品质新两当、有机慢生活”新名片。
二、工作目标
以创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和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建设示范县”为总体目标,通过3年时间,在巩固提升现有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和有机认证产品基础上,把两当县建设成为在全省有一定规模和知名度的有机产品供应地、有机标准策源地、有机生活体验地。
——实现生产全地域。围绕产地优良、产出高效,依托以“双百千万”“三养一药”五大产业带为基础的现代农业总体规划布局,全面转变生产方式,推广全域有机生产技术,科学规划有机生产核心区、拓展区、农产品加工区,力争到2027年底,全县按照有机方式生产的食用菌基地规模稳定在100万袋以上、云屏林草鸡鸡蛋规模稳定在100万枚以上、干鲜果类基地规模稳定在0.5万亩以上,谷物类、食药同源类中药材基地规模稳定在2万亩以上;有效认证有机种植类面积稳定在1万亩以上,有机食用菌类50万袋以上,有机鸡蛋50万枚以上,培育有机产品品种20个以上。
——实现产业全链条。围绕提升产品价值链、延长供应链,加强仓储冷链物流和商贸营销体系建设,全面推广有机农产品精深(初)加工技术,壮大加工产业规模,做响有机产品品牌,实现有机产品从生产到餐桌的全程监管、优质供应。力争到2027年,全县仓储运输容量达到0.5万吨,培育规上有机农产品加工企业3家,年加工能力达到0.3万吨以上,产值达到1亿元以上。
——实现体验全方位。围绕增强有机文化引领力、感召力,依托有机农业基地和福寿文化资源,持续研发有机文创品牌,打造有机研学基地、有机福寿盛宴和有机美食品鉴等文化阵地,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将两当打造成为 “白天赏美景、夜晚看繁星、时时听天籁、天天品山珍、尽情深呼吸、回归慢生活”的向往之地,让五湖四海的游客领略国际慢城独特魅力,品鉴福寿山珍的有机乐园。力争到2027年,建成有机农业研学基地3个,开发各类有机文创产品10项。
三、基本原则
(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积极践行“两山”理念,聚焦“优势互补、生态循环”两大目标,把有机农业发展和生态建设相结合,坚定走优质高效、资源节约、种养循环、环境友好发展之路,着力构建有机农业发展新格局。
(二)集约集成、融合发展。综合考虑区域资源禀赋和环境承载能力,优化有机农产品区域布局,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做优做精特色产业,延长产业链、贯通供应链、提升价值链,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三)科技支撑、创新发展。聚焦高质高效,大力推进院地、校地合作,加大有机农产品标准的引进、吸纳和地方标准的制定力度,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全面提升有机农业科技应用水平。
(四)市场主体、共享发展。坚持政府主导、市场主体,强化社会资本投入,合理配置各类资源要素,加快培育较强引领力、带动力的龙头企业,不断培育多层次、多元化、多类型的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推广紧密型利益联结模式,实现共同富裕。
四、重点任务
围绕“产业提质、科技赋能、融合延链、服务增效、品牌培塑、基础配套、文化培育”开展七大行动,促进有机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实施产业提质行动
1.优化产业布局。坚持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相融,立足三产联动发展,科学规划生产、加工、销售布局。优化生产布局。干、鲜果类:核桃、花椒、板栗、猕猴桃、五味子为主。创建区域:张家乡、云屏镇、泰山乡,太阳、广金工作站林缘地带和已集中连片建园且具有一定种植规模的干鲜果类人工种植和野生采集基地。食用菌类:香菇、木耳、灵芝、灰树花、羊肚菌为主。创建区域:张家乡、云屏镇、泰山乡,太阳、广金工作站以及左家乡、站儿巷镇、金洞乡已建成集中连片、隔离条件较好的食用菌基地。养殖类:有机云屏林草鸡(有机鸡蛋)。创建区域:已具备云屏林草鸡养殖能力(有机鸡蛋)的经营主体,可先行购买有机饲料(有机玉米、有机大豆),直接申报认证适度规模的有机云屏林草鸡(有机鸡蛋)产品;浅山丘陵区产粮乡镇可遴选整流域集中连片、天然隔离条件较好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单元格,作为有机玉米、有机小麦、有机大豆生产基地,通过两到三年时间完成土壤转换,认证有机基地和有机产品,同步在单元格内修建可满足一定规模的云屏林草鸡(有机鸡蛋)养殖基地,积极申报认证有机云屏林草鸡(有机鸡蛋)产品。谷物类:小麦、玉米、大豆。创建区域:浅山丘陵区产粮乡镇结合有机云屏林草鸡(有机鸡蛋)生产同步进行,选择云屏镇、广金工作站作为全域有机乡镇,辖区内所有种植养殖类全部按照有机方式进行生产。中药材类:天麻、灵芝、西洋参、桔梗、金丝皇菊等食药同源类。创建区域:以张家乡、云屏镇、泰山乡,太阳、广金工作站为主,通盘考虑已建成集中连片、初具规模、隔离条件较好的食药同源类中药材基地进行有机基地创建和有机产品认证。优化加工布局。以 “双创园”和食用菌园区为依托,大力推广先进有机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鼓励龙头企业开展精深加工,支持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中小微经营主体就地发展初加工;优化完善仓储冷链物流相关设施,形成以“双创园”为核心、以产地初加工为基础、全县竞相发展的“一核多片区”有机农产品加工产业格局。优化营销布局。立足省域、放眼国内,以“线上+线下”为渠道、“体验店+电商平台”为方式,以“节庆活动+乡村旅游”为载体,以“东西部协作和太平定点帮扶”为主攻方向,加盟全国有机农产品线上交易平台、中国有机农产品交易中心、重点城市有机产品体验店,着力构建有机产品销售网络和全方位展示平台;全面建设“品质新两当、有机慢生活”乡村旅游示范带,提升张果老康养产业园、创业创新园、琵琶崖、蜜蜂小镇、云屏景区,以特色农业基地为基础培育发展有机体验、观光为主体的乡村旅游景点,着力构建农文旅融合发展布局。(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县发展和改革局、财政局、文体广旅局,各乡镇人民政府、工作站)
2.培育有机农业经营主体。制定《两当县有机农业发展扶持政策》,建立“有机产业协会”,搭建综合服务平台,推动食用菌、云屏林草鸡、核桃、花椒、中药材等行业分会实体化运行。按照“适度规模、精品发展、重点打造”的思路,培育一批发展有机农业的乡土人才、企业家,纳入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打造一批基础完善、管理规范、规模适度的企业或有机农庄,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同步推进有机示范乡镇、示范村建设。力争到2027年,招引培育龙头企业2家以上,建成标准化核心有机示范基地10—16个。(牵头单位:县“全域有机”专班;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工作站)
3.抓好有机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管理平台运行维护,实行有机农产品“二维码”质量追溯管理制度,确保每年2家企业纳入“二维码”追溯平台管理,到2027年有机农业企业进入质量追溯平台率达100%。实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承诺制度,健全县、乡(村)、企三级联动质量检测体系,力争到2027年,建立企业质量安全检测室5个,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覆盖率达100%。实行国内国际有机双认证机制,积极引导外向型企业同步开展欧盟有机认证,提高认证公信度。实行有机农业应急处置和动态退出机制,对使用违禁投入品等违规行为,坚决严厉处罚,实行“一票否决”,并从严追究认证机构、第三方机构和职能部门的监管责任。(牵头单位:县市场监管局;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各乡镇人民政府、工作站)
4.落实好三年行动计划建设任务。在现有基础上,到2027年通过三年努力,全县发展种植类、养殖类、加工类和野生采集类为主的有机产品生产基地14个,认证有机产品21个,有机转换基地2个,有机转换产品5个。(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工作站)
2025年:通过有机产品生产基地巩固提升、基地创建、产品转换认证,到2025年底至2026年3月份,成功创建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7个,认证有机产品9个,有机农产品生产转换基地3个,有机转换产品6个。
2026年:通过有机产品生产基地巩固提升、基地创建、产品转换认证,到2026年底至2027年3月份,成功创建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12个,认证有机产品17个,有机农产品生产转换基地3个,有机转换期产品4个。
2027年:通过有机产品生产基地巩固提升、基地创建、产品转换认证,到2027年底至2028年3月份,成功创建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14个,认证有机产品21个,有机农产品生产转换基地2个,有机转换期产品5个。
(二)实施科技赋能行动
1.抓好有机标准制定。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加强与省农科院、甘肃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高等院校的产学研合作,共建有机农业产业基地、有机农业专家(教授)科研实训基地,共同编制发布有机农产品地方生产标准和有机农产品生产质量标准,研究推广引领和适应市场需求的新技术、新产品。力争到2027年,修订有机农产品地方标准3个,申报有机农业科技专利3个以上。(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县教科局)
2.开展新技术推广。联合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组建技术创新服务团队、特色产业专家工作站、农业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加强测土施肥、智能管控等新型有机农业生产技术、加工技术、信息化技术推广运用,提升农业科技服务能力和有机农业现代化水平。(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局、教科局;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工作站)
3.建强有机人才队伍。着力提升有机农业发展新动能,鼓励全员参与有机农业发展实践,围绕为什么发展有机产业、怎样发展有机产业,大力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专业技术人才引育计划、乡镇有机专员发展计划,企业有机产品申报认证内部监督管理员培养计划,形成“企业骨干+乡土人才+技术专家”的有机人才格局。力争到2027年,有机人才培育覆盖到10%的行政村、每个经营主体保持1-2名技术骨干。(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责任单位:县委编办、农业农村局、人社局,各乡镇人民政府、工作站)
(三)实施融合延链行动
1.做大有机农产品初加工。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中小微企业就地开展农产品清洗、挑选、干燥、冷藏、包装、贴牌、储藏等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培育一批家庭工厂、手工作坊和乡村车间,减少产后损失,提高质量效益。力争到2027年,建成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基地5个以上。(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工作站)
2.做强有机农产品精深加工。以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为目标,深入开发有机果饮产品、休闲食品。鼓励富民公司、德源菌业、兴源饮片等龙头企业加强加工副产物循环利用、全值利用、梯次利用等技术改造,实现生产扩能。围绕有机粮油、果蔬等农产品精深加工,实施一批建链、补链、强链项目,打造一批精深加工领军企业。力争到2027年,招引精深加工龙头型企业不少于1家,建成投产精深加工企业3家以上。(牵头单位:县发展和改革局;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各乡镇人民政府、工作站)
3.促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深度挖掘两当自然生态、历史人文、传统民俗等资源,推广“旅游+”“文化+”“生态+”等模式。依托两当“八有”山地立体农业科普馆、福寿山珍馆,全面打造集有机知识普及、有机文化传播、有机生活体验、有机技术研发为一体的有机研学基地。策划包装两当县有机农业休闲度假、观光体验、品鉴销售等重点农文旅项目,配套餐饮、运动、体验、养生、商务等休闲度假功能设施。举办有机农业节庆活动,着力构建以旅游休闲、文化体验等为主导的乡村旅游产业体系。力争到2027年,建成成熟乡村旅游线路3条以上,力争创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省级文旅振兴乡村样板村1个。(牵头单位:县文体广旅局、教科局;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及县直相关部门,各乡镇人民政府、工作站)
(四)实施服务增效行动
1.培育社会化服务主体。立足市场需求,按照产业发展需要,大力培育有机农业技术咨询、农业机械化、有机农资配送、冷链物流、市场营销等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主体,着力构建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提升社会化服务对农业全产业链的覆盖率和支撑作用。力争到2027年,全县新引培农业社会化服务团队1家。(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工作站)
2.创新社会化服务模式。创新“政企联动”模式,采取“政府购买、专业服务”“协议配送、政府补贴”的政企联动运作模式,与科研院所、农资生产企业等院(企)签订服务协议,明确购买服务任务数量、质量,确定购买补助标准,每年免费向生产主体、经营农户提供优选农资、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农机作业等服务内容,实现节本增效。创新“全程托管”模式,推动企业统一规划布局、统一技术服务、统一农资采购、统一品牌打造、统一市场营销,农户分户经营的“五统一分”托管模式,将外出务工农户、经营不佳主体、新整治撂荒土地就近就地托管给服务组织,统一经营,按比分红。创新“订单服务”模式,采取精准订单形式,开展差异化、个性化精准服务,将农户小规模经营同社会化大市场有机结合。力争2025年,全县年开展农机、植保等社会化服务1万亩次以上、仓储和烘干服务1万吨以上;全县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率达到50%以上。(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工作站)
(五)实施创树品牌行动
1.塑造优秀城市品牌。坚持以活动促发展,组织参加好中国有机食品国际博览会、亚洲有机产业创新发展峰会,中国有机产业发展论坛、座谈会、技术交流研讨会等国省级别现场会、博览会,扩大有机产品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采取传统媒体与网络新媒体相结合方式,加大“福寿山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宣传力度,积极协调主流媒体和网络媒体刊发外宣稿件。以一图读懂、图说、动图、短视频、微动漫等多种形式,制作推出系列接地气、易传播、群众喜闻乐见的新媒体产品,不断提升两当有机农产品品牌影响力。(牵头单位:县委宣传部、县融媒体中心;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各乡镇人民政府、工作站)
2.培育优质产品品牌。坚持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双品牌”制度,发挥“福寿山珍”区域公用品牌效应,加大有机农产品品牌培育力度,推动特色优势产业品牌争创国省知名品牌。积极开展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不断提升两当有机品牌市场影响力。力争到2027年,全县有机农产品品牌达到5个以上,创建名特优新农产品10个以上。(牵头单位:县市场监管局;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各乡镇人民政府、工作站、)
(六)实施基础配套行动
1.全面推进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改造提升项目,同步配套必要的水利灌溉设施,持续推进建后运行管护、小河流综合治理、坡耕地综合治理工程。广泛运用物联网、信息化等技术,集成推广节水节肥、智能灌溉、测土配方施肥等清洁生产技术,推进基地标准化生产,引进有机肥企业1家。到2027年建成配套设施完善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县发展和改革局、自然资源局,各乡镇人民政府、工作站)
2.全面完善加工经营配套设施建设。规范智慧物流园运营,加快双创园、食用菌园和蔬菜园二期谋划,配套完善园区基础设施、生产设施,全面提升园区承载能力。(牵头单位:县发展和改革局;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各乡镇人民政府、工作站)
3.全面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全面抓好中央省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统筹推进突出环境问题整治,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着力提升碳汇能力。加强耕地质量保护和提升,聚焦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围绕产业园区、基地建设开展土壤质量检测、地力修复提升,建立健全测土配方与按方施肥有效机制。深入推进农作物秸秆和废弃农膜等资源化利用,建设一批有机废弃物综合利用处置设施。力争到2027年,秸秆、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化肥使用量降低30%,农药使用量降低40%,土壤有机质含量达到3.0以上。(牵头单位:陇南市生态环境局两当分局;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局,各乡镇人民政府、工作站)
(七)实施文化培育行动
1.培塑有机生活理念。倡导低碳生活,发布文明公约,号召群众爱护环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积极参与有氧运动,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崇尚社会美德,遵从社会公德,培塑诚实守信,积极向上的生活理念和价值观。(牵头单位:县委宣传部、县融媒体中心;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工作站)
2.开发有机文化产品。依托“有机农业”品牌优势,大力挖掘红色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和非遗传承文化,积极开发农业观光、休闲度假、民俗演艺、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文化旅游产品和具有“福寿”元素、彰显两当特色、展现两当形象的品牌标志、LOGO标签等文创产品,构建以有机文化为引领的两当文化体系。(牵头单位:县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责任单位:县文体广旅局、农业农村局)
3.做好有机文化传播。通过“1+2+N”(两当融媒一个品牌,电视、网络两个渠道,手机客户端和两微、抖音、快手、头条等N个平台)平台架构,宣传有机农产品生产、认证、监管、选购等知识和法律法规,提高消费者对有机农产品认可度。讲好两当有机文化故事,结合两当传统农耕文化,深入挖掘有机文化,积极策划推出《福寿山珍》《慢品两当》等专题短视频大赛活动,多渠道宣传两当有机文化的独特内涵。(牵头单位:县委宣传部;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文体广旅局)
五、工作保障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两当县全域有机发展工作专班(以下简称工作专班),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县委组织部、宣传部、融媒体中心、农业农村局、财政局、发展和改革局、教科局、自然资源局、文体广旅局、市场监管局、生态环境局等相关部门、乡镇(工作站)负责人为成员。工作专班负责研究和审议重大决策、重大问题、重大事项,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工作调度,统筹推进创建相关工作。工作专班下设办公室在县农业农村局,承担专班日常工作,加强综合协调,强化督促指导,确保全域有机发展工作做实做细、落地见效。
(二)强化政策保障。强化财政保障,加强中央省市项目、县级财政资金整合,对基地建设、精深加工、品牌打造、园区创建、产品营销等关键环节做到全盘谋划、一体推进。强化土地保障,依法依规落实有机农业建设用地保障,确保农畜产品加工用地有效落实。强化金融保障,出台优惠政策,简化信贷手续,扩大信贷规模;发挥农业融资担保体系作用,强化融资担保功能;完善农业生产保险政策,扩大政策性保险覆盖面,保障农业基础稳定。强化人才保障,在全县范围内遴选一批有机农业发展所需专业人才,将两当有机农业发展需求特殊专业纳入全县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引进和招考目录,支持鼓励农业龙头企业聘用有机农业专业人才,助力有机农业发展。
(三)强化宣传引导。充分利用电视、新媒体等多种方式,广泛宣传开展有机农业发展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及时总结经验,选树示范典型,推广好经验、好做法,营造全社会关注、参与、支持发展“全域有机”的良好氛围。
附件:1.两当县发展“全域有机”工作专班
2.两当县发展“全域有机”2025年工作任务分解表
3.两当县发展“全域有机”2026年工作任务分解表
4.两当县发展“全域有机”2027年工作任务分解表
附件1
两当县发展“全域有机”工作专班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支持两当开展全域有机试点”的要求,促进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农民致富增收和乡村全面振兴,成立两当县发展“全域有机”工作专班。
一、专班组成人员
组 长:李彦平 县委书记
李海龙 县委副书记、县长
副组长:赵 辉 县委副书记
闫红星 县委常委、副县长
成 员:徐永明 县委常委、县委组织部部长
蒲 江 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
韩 斌 县农业农村局局长
赵明明 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
孟龙杰 县市场监管局局长
刘陇强 县市场监管局副局长
韩利平 县财政局局长
骆 炜 县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童世林 县教科局局长
权小彦 县自然资源局局长
李 玮 县文体广旅局局长
李建辉 县融媒体中心主任
王智晖 陇南市生态环境局两当分局局长
刘小龙 显龙镇党委书记
余雅各 西坡镇党委书记
薛夏艳 云屏镇党委书记
吕双玉 杨店镇党委书记
袁 强 站儿巷镇党委书记
苏春云 城关镇党委书记
刘录军 左家乡党委书记
康晓棠 金洞乡党委书记
王育龙 鱼池乡党委书记
刘国庆 兴化乡党委书记
李晓璐 泰山乡党委书记
王 强 张家乡党委书记
周 军 两当县云屏镇广金工作站总支书记
李 晓 两当县金洞乡太阳工作站总支书记
二、专班工作机构
专班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农村局,办公室主任由韩斌同志兼任,专职副主任由赵明明、刘陇强同志兼任,专班办公室工作人员:冯佩佩、张芬、刘占龙、尹德成、罗建军、闫凌月、王珊、阴永飞。
三、工作职责
工作专班主要负责研究和审议重大决策、重大问题、重大事项,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工作调度,统筹推进“全域有机”农业产业发展相关工作。工作专班办公室承担工作专班日常工作,加强综合协调,强化督促指导,确保“全域有机”发展工作做实做细、落地见效。
附件2 |
|
|
|
|
|
|
|
|
||||||||||||||
|
两当县发展“全域有机”2025年工作任务分解表 |
|
|
|||||||||||||||||||
创建 类别 |
项目名称 |
建设地点 |
经营主体 |
建设规模 |
建设内容 |
创建期限 |
|
|
||||||||||||||
巩固 |
两当县有机核桃生产基地建设 |
西坡镇苍坪村 |
两当县民乐农业综合开发专业合作社 |
1000亩 |
巩固提升有机核桃生产基地1000亩建设,再认证有机核桃干果产品1个和有机核桃仁产品1个。 |
1年 |
|
|
||||||||||||||
两当县有机板栗野生采集基地建设 |
云屏镇元山村 |
两当县长升生态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 |
400亩 |
巩固提升有机板栗野生采集基地400亩建设,再认证有机板栗产品1个。 |
1年 |
|
|
|||||||||||||||
创建
|
两当县有机红仁、黑仁核桃转换基地建设 |
西坡镇擂鼓村 |
两当县红雨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
500亩 |
认证有机红仁干果转换产品1个、有机红仁核桃仁转换产品1个和有机黑仁核桃干果转换产品1个、有机黑仁核桃仁转换产品1个。 |
2年 |
|
|
||||||||||||||
两当县有机大豆转换基地建设 |
西坡镇擂鼓村 |
两当县红雨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
500亩 |
认证有机大豆转换产品1个。 |
2年 |
|
|
|||||||||||||||
两当县有机花椒转换基地建设 |
杨店镇石马村 |
两当县石马富民农业综合开发农民专业合作社 |
1500亩 |
认证有机花椒转换产品1个。 |
3年 |
|
|
|||||||||||||||
两当县有机袋料香菇基地建设 |
左家乡大庄村 |
德源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
10万袋 |
认证有机袋料香菇产品1个。 |
1年 |
|
|
|||||||||||||||
创建
|
两当县有机绿壳鸡蛋养殖基地建设 |
西坡镇西坡村 |
西坡镇金源农业综合开发专业合作社 |
50万枚 |
认证有机云屏林草鸡产品1个,有机绿壳鸡蛋产品1个。 |
1年 |
|
|
||||||||||||||
两当县有机天麻基地建设 |
泰山乡、云屏镇、广金工作站 |
两当县绿色富民产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
100亩 |
认证有机天麻产品1个。 |
1年 |
|
|
|||||||||||||||
两当县椴木(袋料)栽培有机黑木耳基地建设 |
左家乡大庄村 |
德源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
30万棒 (万袋) |
认证椴木栽培(袋料)有机黑木耳产品1个。 |
1年 |
|
|
|||||||||||||||
两当县有机小麦空心挂面生产线及产品认定 |
金洞乡田坝村 |
两当县绿色富民产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
20吨 |
认证有机小麦空心挂面产品1个 |
1年 |
|
|
|||||||||||||||
两当县有机天麻加工生产线建设 |
金洞乡田坝村 |
两当县绿色富民产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
500吨 |
认证有机天麻、切面、天麻粉系列产品3个以上 |
1-3年 |
|
|
|||||||||||||||
两当县有机鸡蛋、有机花椒、有机苜蓿(饲草饲料)全域有机基地建设 |
西坡镇西坡村 |
西坡镇金源农业综合开发专业合作社 |
有机花椒500亩,有机苜蓿500亩 |
认证有机花椒、有机苜蓿产品2个
|
1-3年 |
|
|
|||||||||||||||
|
|
|
|
|
|
|
|
|
|
|||||||||||||
|
|
|||||||||||||||||||||
|
|
|||||||||||||||||||||
附件3 两当县发展“全域有机”2026年工作任务分解表 |
|
|
|
|||||||||||||||||||
创建 |
项目名称 |
建设地点 |
建设规模 |
建设内容 |
创建期限 |
|
|
|
||||||||||||||
巩固
|
两当县有机核桃生产基地建设 |
西坡镇苍坪村 |
1000亩 |
巩固提升有机核桃生产基地1000亩建设,再认证有机核桃干果产品1个和有机核桃仁产品1个。 |
1年 |
|
|
|
||||||||||||||
两当县有机板栗野生采集基地建设 |
云屏镇元山村 |
400亩 |
巩固提升有机板栗野生采集基地400亩建设,再认证有机板栗产品1个。 |
1年 |
|
|
|
|||||||||||||||
两当县有机绿壳鸡蛋养殖基地建设 |
西坡镇西坡村 |
50万枚 |
巩固提升50万枚有机绿壳鸡蛋养殖基地建设,再认证有机云屏林草鸡产品1个,有机绿壳鸡蛋产品1个。 |
1年 |
|
|
|
|||||||||||||||
两当县有机袋料香菇基地建设 |
左家乡大庄村 |
10万袋 |
巩固提升10万袋袋料有机香菇基地建设,再认证袋有机香菇产品1个。 |
1年 |
|
|
|
|||||||||||||||
两当县有机天麻基地建设 |
泰山乡、云屏镇、广金工作站 |
100亩 |
巩固提升100亩有机天麻基地建设,再认证有机天麻产品1个。 |
1年 |
|
|
|
|||||||||||||||
两当县椴木(袋料)栽培有机黑木耳基地建设 |
左家乡大庄村 |
30万棒 |
巩固提升30万棒(万袋)椴木栽培有机黑木耳基地建设,再认证椴木栽培(袋料)有机黑木耳产品1个。 |
1年 |
|
|
|
|||||||||||||||
两当县有机小麦空心挂面生产线及产品认定 |
金洞乡田坝村 |
20吨 |
再认证有机小麦空心挂面产品1个。 |
1年 |
|
|
|
|||||||||||||||
创建 |
两当县有机红仁、黑仁核桃转换基地建设 |
西坡镇擂鼓村 |
500亩 |
认证有机红仁干果转换产品1个、有机红仁核桃仁转换产品1个和有机黑仁核桃干果转换产品1个、有机黑仁核桃仁转换产品1个。 |
1年 |
|
|
|
||||||||||||||
两当县有机大豆转换基地建设 |
西坡镇擂鼓村 |
500亩 |
认证有机大豆转换产品1个。 |
1年 |
|
|
|
|||||||||||||||
两当县有机花椒转换基地建设 |
杨店镇石马村 |
1500亩 |
认证有机花椒转换产品1个。 |
2年 |
|
|
|
|||||||||||||||
两当县有机食用菌灰树花基地建设 |
左家乡大庄村 |
10万袋 |
认证有机食用菌灰树花产品1个。 |
1年 |
|
|
|
|||||||||||||||
两当县有机玉米、小麦、大豆转换基地建设 |
西坡镇、鱼池乡、兴化乡、显龙镇 |
8000亩 |
认证有机玉米转换产品1个、有机小麦转换产品1个、有机大豆转换产品1个。 |
2年 |
|
|
|
|||||||||||||||
两当县袋料有机香菇基地建设 |
左家乡大庄村 |
20万袋 |
认证袋料有机香菇产品1个。 |
1年 |
|
|
|
|||||||||||||||
两当县有机天麻基地建设 |
云屏镇、泰山乡、广金工作站 |
200亩 |
认证有机天麻产品1个。 |
1年 |
|
|
|
|||||||||||||||
附件4 |
|
|
|
|
|
|
|
|||||||||||||||
两当县发展“全域有机”2027年工作任务分解表 |
|
|
||||||||||||||||||||
创建 |
项目名称 |
建设地点 |
建设规模 |
建设内容 |
创建 期限 |
|
|
|||||||||||||||
巩固
|
两当县有机核桃生产基地建设 |
西坡镇苍坪村 |
1000亩 |
巩固提升有机核桃生产基地1000亩建设,再认证有机核桃干果产品1个和有机核桃仁产品1个。 |
1年 |
|
|
|||||||||||||||
两当县有机板栗野生采集基地建设 |
云屏镇元山村 |
400亩 |
巩固提升有机板栗野生采集基地400亩建设,再认证有机板栗产品1个。 |
1年 |
|
|
||||||||||||||||
两当县有机绿壳鸡蛋养殖基地建设 |
西坡镇西坡村 |
50万枚 |
巩固提升50万枚有机绿壳鸡蛋养殖基地建设,再认证有机云屏林草鸡产品1个,有机绿壳鸡蛋产品1个。 |
1年 |
|
|
||||||||||||||||
两当县有机袋料香菇基地建设 |
左家乡大庄村 |
10万袋 |
巩固提升10万袋袋料有机香菇基地建设,再认证袋有机香菇产品1个。 |
1年 |
|
|
||||||||||||||||
两当县有机天麻基地建设 |
泰山乡、云屏镇、广金工作站 |
300亩 |
巩固提升100亩有机天麻基地建设,再认证有机天麻产品1个。 |
1年 |
|
|
||||||||||||||||
两当县椴木(袋料)栽培有机黑木耳基地建设 |
左家乡大庄村 |
30万棒 |
巩固提升30万棒椴木栽培有机黑木耳基地建设,再认证椴木栽培有机黑木耳产品1个。 |
1年 |
|
|
||||||||||||||||
两当县有机小麦空心挂面生产线及产品认定 |
金洞乡田坝村 |
20吨 |
再认证有机小麦空心挂面产品1个。 |
1年 |
|
|
||||||||||||||||
两当县有机红仁、黑仁核桃基地建设 |
西坡镇擂鼓村 |
500亩 |
认证有机红仁干果转换产品1个、有机红仁核桃仁转换产品1个和有机黑仁核桃干果转换产品1个、有机黑仁核桃仁转换产品1个。 |
1年 |
|
|
||||||||||||||||
巩固 |
两当县有机大豆基地建设 |
西坡镇擂鼓村 |
500亩 |
认证有机大豆产品1个。 |
1年 |
|
|
|||||||||||||||
两当县有机花椒基地建设 |
杨店镇石马村 |
1500亩 |
认证有机花椒产品1个。 |
1年 |
|
|
||||||||||||||||
两当县有机食用菌灰树花基地建设 |
左家乡大庄村 |
10万袋 |
认证有机食用菌灰树花产品1个。 |
1年 |
|
|
||||||||||||||||
创建
|
两当县有机食用菌(香菇)生产基地建设 |
金洞乡 |
10万袋 |
认证有机香菇产品1个。 |
1年 |
|
|
|||||||||||||||
两当县有机食用菌(香菇)生产基地建设 |
云屏镇(广金) |
20万袋 |
认证有机香菇产品1个。 |
1年 |
|
|
||||||||||||||||
两当县有机食用菌灰树花基地建设 |
左家乡大庄村 |
10万袋 |
认证有机食用菌灰树花产品1个。 |
1年 |
|
|
||||||||||||||||
两当县有机玉米、小麦、大豆转换基地建设 |
显龙镇、鱼池乡、杨店镇、兴化乡、西坡镇 |
12000亩 |
认证有机玉米转换产品1个、有机小麦转换产品1个、有机大豆转换产品1个。 |
1年 |
|
|
||||||||||||||||
两当县有机玉米、小麦、大豆转换基地(有机鸡蛋) |
西坡镇、鱼池乡、兴化乡、显龙镇 |
8000亩 |
认证有机玉米、小麦、大豆转换产品4个。(同步创建有机鸡蛋基地) |
2年 |
|
|
《两当县发展“全域有机”(2025-2027年)实施方案》起草说明